超全的初二物理中考知识点考点的提纲精品多篇

学问都 人气:1.03W

超全的初二物理中考知识点考点的提纲精品多篇

章《力和机械》复习提纲 篇一

一、弹力

1、弹性:物体受力发生形变,失去力又恢复到原来的形状的性质叫弹性。

2、塑性:在受力时发生形变,失去力时不能恢复原来形状的性质叫塑性。

3、弹力: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受到的力叫弹力,弹力的大小与弹性形变的大小有关

二、重力:

⑴重力的概念:地面附近的物体,由于地球的吸引而受的力叫重力。重力的施力物体是:地球。

⑵重力大小的计算公式G=mg 其中g=9.8N/kg 它表示质量为1kg 的物体所受的重力为9.8N。

⑶重力的方向:竖直向下 其应用是重垂线、水平仪分别检查墙是否竖直和 面是否水平。

⑷重力的作用点——重心:

三、摩擦力:

1、定义: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,当它们要发生或已发生相对运动时,就会在接触面上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就叫摩擦力。

2、分类:

3、摩擦力的方向: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,有时起阻力作用,有时起动力作用。

4、静摩擦力大小应通过受力分析,结合二力平衡求得

5、在相同条件(压力、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)下,滚动摩擦比滑动摩擦小得多。

6、滑动摩擦力:

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。

7、应用:

⑴理论上增大摩擦力的方法有:增大压力、接触面变粗糙、变滚动为滑动。

⑵理论上减小摩擦的方法有:减小压力、使接触面变光滑、变滑动为滚动(滚动轴承)、使接触面彼此分开(加润滑油、气垫、磁悬浮)。

四、杠杆

1、定义:在力的作用下绕着固定点转动的硬棒叫杠杆。

说明:①杠杆可直可曲,形状任意。

②有些情况下,可将杠杆实际转一下,来帮助确定支点。如:鱼杆、铁锹。

2、五要素——组成杠杆示意图。

①支点:杠杆绕着转动的点。用字母O 表示。

②动力:使杠杆转动的力。用字母 F1 表示。

③阻力:阻碍杠杆转动的力。用字母 F2 表示。

④动力臂: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。用字母l1表示。

⑤阻力臂: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。用字母l2表示。

3、研究杠杆的平衡条件:

杠杆的平衡条件(或杠杆原理)是:

动力×动力臂=阻力×阻力臂。写成公式F1l1=F2l2 也可写成:F1 / F2=l2 / l1

4、应用:

名称 结 构

特 征 特 点 应用举例

省力

杠杆 动力臂

大于

阻力臂 省力、

费距离 撬棒、铡刀、动滑轮、轮轴、羊角锤、钢丝钳、手推车、花枝剪刀

费力

杠杆 动力臂

小于

阻力臂 费力、

省距离 缝纫机踏板、起重

人的前臂、理发剪刀、钓鱼杆

等臂

杠杆 动力臂等于阻力臂 不省力

不费力 天平,定滑轮

五、滑轮

1、定滑轮:

①定义:中间的轴固定不动的滑轮。

②实质:定滑轮的实质是:等臂杠杆

③特点:使用定滑轮不能省力但是能改变动力的方向。

2、动滑轮:

①定义:和重物一起移动的滑轮。

②实质:动滑轮的实质是:动力臂为阻力臂2倍

的省力杠杆。

③特点:使用动滑轮能省一半的力,但不能改变动力的方向。

3、滑轮组

①定义:定滑轮、动滑轮组合成滑轮组。

②特点:使用滑轮组既能省力又能改变动力的方向

中考物理复习提纲重点知识点: 篇二

1、基础知识很重要

对于不少同学来说,物理都是个比较难的学科。再难的题目也无非是基础东西的综合或变式。在有限的复习时间内我们要做出明智的选择,那就是要抓基础。

各种公式、定理、实验都要做到100%的掌握。特别是电学、力学中,各种定理、公式很多,有必要分类整理,集中记忆!

对于初二物理成绩较好的学生来说,可以根据教材,把一些零碎知识点做巩固复习。

对于基础较弱的学生,最好把初二的笔记拿出来,重新复习一遍。以求达到不留漏洞的效果。

2、找准重难点,集中突破

声学的重点是原理:音色,音调和响度等

光学的重点是光的性质:反射,折射,平面镜原理,透镜成像(重点)和应用

电学主要是电流,电压,电阻的串联和并联的性质,电功率,电功,焦耳定律,电磁的性质,现象,试验,单位换算(这里会出大量的题,是重点),公式要熟,变形公式用的要快

热学主要是物态变化,热力学公式的应用;给你补充一个书上没有但考试考的公式:Q=mq,这是固体热量的计算公式。Q是热量,m是质量,q是热值

力学比较多:简单机械(包括杠杆,滑轮,轮轴,斜面,功,功率,能量转化等)主要把公式,导出公式,公式间的互化等掌握住,实验方法和结论。

这些重点内容都是历年中考爱考察的知识点,一定要集中突破

3、找到漏洞专题突破

通过方法梳理、技巧提炼、大量刷真题,应该对自己考区的考题形式,高频考点、常见易错点有特别清晰的认识,同时也应该找到自己的薄弱点,常常扣分在什么地方?找到漏洞并堵上。

章《声现象》复习提纲 篇三

一、声音的发生与传播

1、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。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。振动的物体叫声源。

2、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,真空不能传声。

3、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简称声速。声音在15℃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/s。

4、回声是由于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而形成的。

二、我们怎样听到声音

1、声音在耳朵里的传播途径: 外界传来的声音引起鼓膜振动,这种振动经听小骨及其他组织传给听觉神经,听觉神经把信号传给大脑,人就听到了声音。

2、耳聋:分为神经性耳聋和传导性耳聋。

3、骨传导:声音的传导不仅仅可以用耳朵,还可以经头骨、颌骨传到听觉神经,引起听觉。这种声音的传导方式叫做骨传导。一些失去听力的人可以用这种方法听到声音。

4、双耳效应:人有两只耳朵,而不是一只。声源到两只耳朵的距离一般不同,声音传到两只耳朵的时刻、强弱及其他特征也就不同。这些差异就是判断声源方向的重要基础。这就是双耳效应。

三、乐音及三个特征

1、乐音是物体做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。

2、音调:人感觉到的声音的高低。音调跟发声体振动频率有关系,频率越高音调越高;频率越低音调越低。物体在1s振动的次数叫频率,物体振动越快 频率越高。

3、响度:人耳感受到的声音的大小。响度跟发生体的振幅和距发声距离的远近有关。物体在振动时,偏离原来位置的最大距离叫振幅。振幅越大响度越大。

4、音色:由物体本身决定。人们根据音色能够辨别乐器或区分人。

四、噪声的危害和控制

1、当代社会的四大污染:噪声污染、水污染、大气污染、固体废弃物污染。

2、物理学角度看,噪声是指发声体做无规则的杂乱无章的振动发出的声音;环境保护的角度噪声是指妨碍人们正常休息、学习和工作的声音,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起干扰作用的声音。

3、人们用分贝(dB)来划分声音等级。

4、减弱噪声的方法:在声源处减弱、在传播过程中减弱、在人耳处减弱。

五、声的利用

可以利用声来传播信息和传递能量

章 《电功率》复习提纲 篇四

一、电功:

1、定义:电流通过某段电路所做的功叫电功。

2、实质:电流做功的过程,实际就是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(消耗电能)的过程。

3、规定:电流在某段电路上所做的功,等于这段电路两端的电压,电路中的电流和通电时间的乘积。

4、计算公式:W=UIt =Pt(适用于所有电路)

对于纯电阻电路可推导出:W= I2Rt= U2t/R

5、单位:国际单位是焦耳(J)常用单位:度(kwh) 1度=1千瓦时=1 kwh=3.6×106J

6、测量电功:

⑴电能表:是测量用户用电器在某一段时间内所做电功(某一段时间内消耗电能)的仪器。

⑵ 电能表上“220V”“5A”“3000R/kwh”等字样,分别表示:电电能表额定电压220V;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是5A;每消耗一度电电能表转盘转3000转。

⑶读数:电能表前后两次读数之差,就是这段时间内用电的度数。

二、电功率:

1、定义:电流在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。

2、物理意义:表示电流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灯泡的亮度取决于灯泡的实际功率大小。

3、电功率计算公式:P=UI=W/t(适用于所有电路)

对于纯电阻电路可推导出:P= I2R= U2/R

4、单位:国际单位 瓦特(W) 常用单位:千瓦(kw)

5、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:

⑴ 额定电压:用电器正常工作时的电压。

额定功率:用电器在额定电压下的功率。P额=U额I额=U2额/R

⑵ “1度”的规定:1kw的用电器工作1h消耗的电能。

P=W/ t 可使用两套单位:“W、J、s”、“kw、kwh、h”

6、测量:伏安法测灯泡的额定功率:①原理:P=UI ②电路图:

三 电热

1、实验:目的:研究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跟那些因素有关。

2、焦耳定律: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跟电流的平方成正比,跟导体的电阻成正比,跟通电时间成正比。

3、计算公式:Q=I2Rt (适用于所有电路)对于纯电阻电路可推导出:Q =UIt= U2t/R=W=Pt

4、应用——电热器

四 生活用电

(一)、家庭电路:

1、家庭电路的组成部分:低压供电线(火线零线)、电能表、闸刀开关、保险丝、用电器、插座、灯座、开关。

2、家庭电路的连接:各种用电器是并联接入电路的,插座与灯座是并联的,控制各用电器工作的开关与电器是串联的。

3、家庭电路的各部分:

⑴ 低压供电线:

⑵ 电能表:

⑶ 闸刀(空气开关):

⑷ 保险盒:

⑸ 插座:

⑹ 用电器(电灯)、开关:

(二)、家庭电路电流过大的原因:

原因:发生短路、用电器总功率过大。

(三)、安全用电:

安全用电原则:不接触低压带电体 不靠近高压带电体

章《多彩的物质世界》复习提纲 篇五

一、宇宙和微观世界

1、宇宙由物质组成:

2、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

3、固态、液态、气态的微观模型:

4、原子结构

5、纳米科学技术

二、质量:

1、定义: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质量。

2、单位:国际单位制:主单位kg ,常用单位:t g mg

3、质量的理解:固体的质量不随物体的形态、状态、位置、温度 而改变,所以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。

4、测量:

二、密度:

1、定义: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。

2、公式: 变形

3、单位:国际单位制:主单位kg/m3,常用单位g/cm3。这两个单位比较:g/cm3单位大。单位换算关系:1g/cm3=103kg/m3 1kg/m3=10-3g/cm3水的密度为1.0×103kg/m3,读作1.0×103千克每立方米,它表示物理意义是:1立方米的水的质量为1.0×103千克。

4、测体积——量筒(量杯)

5、测固体的密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