塞罕坝交流心得体会

学问都 人气:1.15W

作为青年一代,我们肩负着传承和弘扬优秀精神的使命,为我国的发展贡献力量。在众多可供选择的发展领域中,林业建设无疑是一个具有重要意义的领域。塞罕坝精神作为我国林业事业的象征,以其勤劳、创新、奉献的精神内核,不仅令人敬佩,更激励着广大青年积极参与到林业建设中。

塞罕坝交流心得体会

60多年前,塞罕坝地区是一片高原荒漠,土壤贫瘠、植被稀少,面临着严峻的生态环境问题,“黄沙遮天日,飞鸟无栖树”。1962年,为了阻隔黄沙侵袭,原林业部建立了塞罕坝机械林场,360多名平均年龄不到24岁的青年建设者从全国18个省份集结上坝,开始了艰苦卓绝的高寒沙地造林。通过塞罕坝几代人的接力奋斗,如今的塞罕坝机械林场的有林地面积由建场初期的24万亩增加到115.1万亩,这里的森林覆盖率达到82%,已经完成了从荒凉贫瘠到绿树成荫的伟大转变。形成了原塞罕坝精神“勤俭建场、艰苦创业、科学求实、无私奉献”的精神,其实在围场北收费站下高速时,我看到了路边赫赫显然的几句话“艰苦创业、科学求实、无私奉献、开拓创新、爱岗敬业”,我还很疑惑,为什么与最初的塞罕坝精神不同,通过我的了解,我才知道这是2010年,新提炼的塞罕坝精神,相较于原有的勤俭建场,如今的塞罕坝人已经度过了“以天为被,以地为床”的艰苦生存环境,现在的林场已经建立起来生存环境也有了质的飞跃。塞罕坝从无到有,确实是一段令人振奋的历程!